创新机制 优化环境
大力集聚实体经济人才
文 | 何成东 本刊记者
李鹏举 图 |贵阳市人才办

贵阳市以“双百”活动、首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等活动
为载体,大力引进人才。图为“双百”活动产业发展及项目推介会现场
科学健康网播报 2013年,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要精神和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不断创新人才集聚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制定实施《关于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贵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暂行办法等六个系列办法》、《贵阳市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贵阳市高层次人才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等多个吸引集聚人才、激发人才活力的政策文件,其中《决定》得到省委书记赵克志“贵阳的决定很有力度”的批示肯定。建立人才服务绿卡制度,对到贵阳创业或工作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等,不受国籍、户籍和身份限制,经认定即可获得“贵阳市人才服务绿卡”,在落户、住房、医疗、社保、子女入学、配偶就业、职称评定、创业手续办理等方面享受12项具体优惠待遇、便利措施及全程代理制服务。目前,已为首批278名高层次人才办理“人才服务绿卡”。
以“双百”活动为主要载体引进聚集人才。在2013年9月北京·贵阳创新驱动系列活动期间,组织开展百名“千人计划”专家和百名博士贵州行活动(简称“双百”活动),依托“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贵州博士网和清华、北大等高校,邀请85名“千人计划”专家和120名博士参加活动,共签约项目51个,其中,人才类35个、科研类6个、科技服务类6个、产业类4个。抓住首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在贵阳举办等契机,精心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及项目合作等工作。人博会上,贵阳现场签约913人,其中博士69人,占全省签约博士255人的27%,现场评审486人,所有引才指标均在全省各地(州、市)排名****。科协年会上,贵阳共签约144个项目,主要是产学研合作、柔性引进人才、成果转化、联合研发、技术转让等多种合作。全年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880名,其中直接引进682名(博士92名、硕士481名、高级职称109名),柔性引进人才198名(两院“院士”5名、博士82名、硕士23名、高级职称88名);引进创新创业团队8个。
采取“人才+项目”模式培养现有人才。实施“创新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在科技、卫生、教育、社科文艺等领域,遴选了140名有创新前景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按照“每人****给予50万元科研项目经费、1万元培训补贴或研修津贴”的标准,投入近800万元,资助培养对象开展科技创新和项目研究,到省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进修深造。实施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遴选5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上海、杭州、深圳等发达地区挂职培养,“订单式”培养高技能人才4000余名。

深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动产业发展。
图为中国振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片式二、三极管生产线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成立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和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推动两地共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向国家、省争取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今年获得国家资金9300万元,获批2013年贵州省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10个,共计获得支持510万元。成立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获批贵州勤邦食品安全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贵州省生物监测工程研究中心和贵阳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贵州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省轻金属冶炼工艺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3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013年1月,省管专家王伟创办的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荣登《福布斯》“****潜力上市企业”第二位、荣获“****投资潜力上市企业10强”称号。安排近424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千人计划”专家蒙浩等4名领军人才创办企业。
打造人才特区。实施“5111人才引进”、“双创平台”建设、“1+1助推”建设、“双创环境”优化、“5155双创能力”提升等“五大工程”,强力推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贵州火炬软件园、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完善沙文园区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配套设施,打造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建立“高新人才联谊会”,推动区域内的高层次人才的沟通交流、信息互补、发展合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高新区2013年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大会上,主动兑现了2012年涉及102家企业的政策扶持奖励资金2.68亿元。目前,人才特区共有各类人才5万余人,其中签约院士12人,“千人计划”专家4人,博士291人,留学归国人才48人,硕士467人,高级职称834人,已成为全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最集中的区域。

“建成运营”贵阳国际人才城,搭建集公共服务、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活动交流等
为一体的人才发展支撑平台。图为高校毕业生正在参观贵阳国际人才城
建成贵阳国际人才城。规划建设贵阳国际人才城,积极搭建集公共服务、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活动交流等为一体的人才发展支撑平台。2013年12月21日,贵阳国际人才城建成运营。贵阳国际人才城占地1.47万平方米,设立了市人才服务中心、“一站式”综合大厅,引进了9家公共服务、人才中介、科技金融等专业机构入驻。目前,已接待各种调研、考察30批次,举办人才交流、讲座、沙龙等活动19场,为1000余名高层次人才提供认证、政策咨询及兑现等服务。
建设高级人才公寓。为解决引进人才创新创业初期的住房问题,2012年9月,启动首批700套高级人才公寓建设,计划2014年6月前全部建成。2012年12月,首期购买的40套人才公寓已投入使用,根据人才不同需求和喜好进行装修,并配置家具、电器等生活必需用品,27名优秀人才已于2013年春节前“拎包入住”。同时,制定出台《贵阳市高级人才公寓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人才公寓入住管理。目前,经开区腾龙湾、“金竹产业园”项目、观山湖区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和高新区“天一·国际广场”项目均全部封顶进入装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