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区发展与生态发展平衡共进——在贵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12月11日)
马长青
来源:科学健康网
同志们:
在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指引下,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对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鼎力推进下,在省委、省政府关于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部署下,贵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大会胜利召开,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商讨贵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历史任务,将习近平总书记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到新区发展的实践中,与时俱进地落实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的两大战略,探索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经济强有机统一的发展道理,实现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贵安的****目标。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互联网时代,而贵安新区是一张白纸,白手起家搞建设,谋发展,工业化之前没有一个工厂,农业化处在原始状态,城市化基本上是空白。新区成立一年多来,经过全体贵安人艰苦卓绝的拼搏奋斗,顺利实现“一年有框架”的既定目标,为实现“三有一大”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新区大发展的同时,处理好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关系,实现平衡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同步”是我们创造“贵安速度”使用最有效的“战术”,例如规划编制与机构组建同步,基础设施建设与全方位招商、产业推进同步,开发建设与民生工程同步等等,今天我们不仅仅是要继续创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贵安速度,更重要的是实现新区发展与生态发展的平衡共进,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崛起。
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新区发展与生态文明同步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赵克志书记、陈敏尔省长、如培副省长等省领导也在多个正式场合反复强调,贵安新区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贵安新区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生态基础却具有敏感性、脆弱性,易损性和难修复的特征。贵安新区发展既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也不能因为保护生态环境而不敢迈出发展步伐。贵安作为最年轻的******新区之一,承载着国家的战略使命,加快发展、建设美丽贵安,把生态文明融于发展,从发展的整体思路和理念出发,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对我们能力的检验。新区的发展务必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务必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全面采用低冲击开发模式****理念和****技术,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彻底改变原有的粗放发展模式,在生态良好的基础上,继续创造一流环境,并依托贵安新区的环境优势和政策优势,以大数据产业、绿色高端产业为龙头,以信息化引领,提质、提速发展。同步构筑最可靠的生态屏障,建立最安全的生态制度,构建“三生融合”的城市空间,使新区发展和生态发展平衡共进,切实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守住绿水青山。
二、严格生态红线管控,国土开发与生态安全同步
贵安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环境特征决定了新区发展与区域生态安全息息相关,新区湿地、地表河流域、自然风景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4%、80%、24%,优越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最独特的优势、最持久的生产力、最靓丽的名片、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新区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近93%的面积位于贵阳市主要水源的上游,近72%的面积位于红枫湖汇水范围,生态环境、水环境保护关系着两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关系着贵阳市、贵安新区的水安全,任务十分艰巨。
新区国土开发绝不能走向湿地要地、向风景区要地、向水源保护区要地、向河湖要地等高生态风险的开发模式,要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红线贯穿、多规融合”,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将生态红线落实到新区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中去,确保重要生态功能区、环境脆弱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必需的生态空间。
通过贵安新区生态红线的划定和严格管控,构建以河流生态空间为骨架,以水土保持区、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为支撑,以绿道、绿廊、水系等多层次立体生态系统为网络,以红枫湖、松柏山水库、花溪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为核心,以城市绿地、湿地公园、农田植被等为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屏六带三区”的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水安全屏障。
三、坚持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举,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
贵安新区是黔中经济区的主引擎,是带动贵州腾飞的火车头,同时也是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官,新区发展务必牢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务必坚持坚持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举,全面降低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同时加强生态建设,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
根据赵克志书记绿色发展思路的要求,一是要选择能够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二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产业。三是要通过生态优势吸引外来要素资源。因地制宜地选择好发展产业,大力培育发展以大数据产业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新医药和健康养生、文化旅游、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和新型建筑建材等生态友好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依托区域节点地位,集中优势资源,培育以综合保税服务、现代金融、总部经济、商贸物流和商务会展等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
坚持美丽贵安拒绝污染,严把招商项目环保关,特别注重建设项目的科技含量、就业容量和环境质量。坚持集聚化、特色化发展方式,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污水、垃圾、固废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严格控制环保准入要求。
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城乡绿化工程和风景林建设工程,实施森林占补平衡,实施“美丽乡村”新农村小康寨绿化美化,加快交通走廊通道绿化建设,保障城镇生态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机制,加强对自然湿地和重要人工湿地资源的保护。着力推进北斗湖等湿地恢复保护。
大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在直管区4乡镇大力实施松柏山水库流域、马场河流域和麻线河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以提供清洁淡水、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的小流域治理重点工程,调整水源地库区上游地区种植结构。
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松柏山、红枫湖水库一级保护区范围作为重点治理区域,对保护区周边村寨进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畜禽养殖综合整治,减少污染物入库量,对贫困农户,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向产业园区、城镇(集镇)和新型农业社区聚集。
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立和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长效机制。实行最严格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度,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建设完备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实施能源改造和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全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促进各类废物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弃物污染防治。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
四、加快培育文化载体,社会进步与生态文化同步
到2020年把贵安新区基本建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幸福宜居、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山水田园生态城市”离不开生态文化建设,城市配套是血肉,生态文化是灵魂,要加快培育文化载体,构建新区多元文化体系,坚持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并重,建立健全生态文明道德文化体系,向公众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大力营造生态文明的浓厚文化氛围。建设一批展示“多彩贵州”“贵安风格”的文化地标和打造城市特色风貌,凝聚贵安的“文化之魂”,形成兼收并蓄的城市文化形态。让人们自觉产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共鸣。
将山水田园文化融入生态绿地系统建设,打造“五区为底(生态基底),八廊通联(生态廊道),山城相嵌,景观通贯”的总体布局。围着山转、跟着水走、显山露水,精心打造由山川、湖泊、绿廊与城镇组合的“山水之都、田园之城”。
以美丽乡村、美丽社区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批绿色、生态、文化社区,培育生态文化载体,重点建设平寨、麻朗、樟缘、富贵安康等新型社区。
以原生态文化保护开发为依托,营造生态文明发展氛围,重点打造布依族“吃新节”、苗族“四月八”等传统民族节庆品牌,在保护节日原真性的基础上,丰富各类民俗活动。鼓励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法人制管理,推动形成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的民族文化标志性企业。
推行绿色消费生活方式,培育时尚、简约、环保,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现代生态文明理念。开展节能减排大行动,在机关、社区、园区、企业、学校、家庭中广泛倡导使用节能型电器、节水型设备,积极营造节约文明、低碳环保的生活氛围。鼓励绿色消费,使用清洁绿色产品,选择非机动车交通工具出行,倡导健康节约的饮食文化,抵制高能耗、高排放和过度包装商品,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
构建生态文化教育体系,以直管区各级各类学校作为生态文化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从孩子抓起,推动生态文明进课堂、进教材,构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生态文明教育格局。
五、构建绿色发展制度,机制创新与生态保障同步
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实现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向绿色发展的转型,构建“刚性约束、柔性引导”绿色发展制度,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创新,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与生态发展平衡共进。
要加快制定并实施一整套生态保障制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飞荒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贵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实行生态红线管理,划定生态红线,严格用途管制,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探索建立区域内水资源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和制治分离、治管分离机制,开展园区工业废物废水第三方治理试点等,下一步还将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建立生态法庭,以专业人士和机构来做专业的生态补偿,把生态红利共享百姓,坚决守住绿色生态底线。在生态保护机制里面,破坏了的要按1:1.2偿还,严厉打击一切破坏生态行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贵阳市和贵安新区的饮用水源,严格水源地生态保障。目前,新区关闭了直管区内21家砂石厂和仅有的2家煤矿,搬迁污染和落后产能企业104家,三年之内将消除所有燃煤用户,全面推行清洁能源。
为更好的提供生态保障,我们必须创新机制,建立和完善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完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评价考核制度,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制度,加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效益指标的权重。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实施严格的水、大气质量管理监测和领导干部约谈制度,实时公布水、大气监测数据及排名,加快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实现环境污染动态监控。坚持谁决策、谁负责,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坚持对环境污染、破坏生态行为"零容忍",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最后,就贯彻落实《贵安新区直管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几点要求:
一要全面提速、抢抓机遇。贵安新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立要体现“贵安精神、贵安速度”,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梳理方案中涉及本单位的内容,抓紧向省有关部门沟通汇报,努力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争取更多更大支持。
二要抓好项目化落实、节点式推进。迅速成立贵安新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细化,明确时间表、工作量、责任人,项目化、工程化推进。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时间节点安排抓好落实,结合实际大胆实践、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贵安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三要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各部门要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抓紧组建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方案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把方案落实情况作为党委政府督查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督查督办,确保工作落地落实。
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践行至关重要。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发扬贵安人“敢闯敢试、干字当头、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以高昂的斗志和科学的方法去开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宏伟事业,为建设绿色贵安、生态贵安、美丽贵安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