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
以产业为依托聚集人才
文 | 李仕勇 刘久文 本刊记者 李鹏举 图 |开阳县住建局 开阳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开阳县大水工业园区是我国目前****的坑口大型高浓度磷肥生产和矿化结合企业
科学健康网播报 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科技,根本在人才。
近年来,开阳县按照“人才资源是****资源”和“人才强县”的原则,紧紧围绕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开阳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等重点品牌,依托开阳县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打造全市全省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重要节点城市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产业为依托,强化平台建设、政策支持和环境营造,聚集更多人才到开阳干事创业,加快科技创新,为“全领域推进、全要素发展”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持。
“夯基固本”
突出人才建设根本
欲引金凤凰,先栽梧桐树。开阳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发展,把加强人才工作作为实现三次产业高端融合、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明确责任落实,县委组织部“总调度”,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有效推动各级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协调服务工作体系。“我们坚持把人才工作与经济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筑牢引才育才用才的基础。”县委书记马磊一语道出了开阳县抓人才工作的决心与力度。
开阳县每年按照不低于当年财政公共预算收入的3%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并在其中安排不低于60%的经费专项用于创新创业人才资源开发,广泛支持各类人才发挥智力能量、加快科技创新。仅2013年,就先后落实了35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实现人才经费投入新突破。
开阳县出台了《开阳县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完善了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落户和驾驶证换发、配偶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障等配套措施,对引进人才在科研经费补助、住房补贴、生活津贴、职称评审等提供优惠政策,营造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良好环境。根据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需要,2014年,开阳县将启动县管专家评选工作,从本土和引进的各类人才中评选一批县管专家,在人才队伍中形成“鲶鱼效应”,做好示范引领。
“壮体强肌” 着力壮大人才队伍
着眼于储备基础人才、提高核心竞争力,开阳县“双管齐下”,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注重培育本地人才、突出引进高层次人才。
开阳县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着力打造综合职业教育学校,集学校、科研教学实验基地、高等人才创业基地、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校企合作产业基地等为一体。综合教育学校采取校企联合、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以师带徒等“订单式”培养方式,大力培养县内企业急需专业技能人才和基层农业、卫生、教育等方面实用人才,壮大本地人才队伍。
针对磷煤化工产业、富硒农产品、信息产业、物流等重点特色产业发展,每年根据企业和单位需求认真制定人才开发目录,明确年度人才引进重点,采取公开选拔、定向招录、项目合作、技术支持、挂职等多种方式,拓展引才渠道,超常规集聚高端人才。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坚持量身定做、特事特办、能快则快原则,****限度减少人才引进手续办理程序和时限,开辟了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
“活血提神” 加强培训提升能力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在各地你追我赶、后发赶超的紧迫形势下,如何实现“人才即战力”与“急拿现用”的有机统一,是开阳重点研究解决的课题。
开阳县积极探索各类人才在实践中培训、在培训中实践的方式。仅2013年,利用贵阳与中关村开展“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的契机,大力推动企业人才到机关事业单位挂职、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到企业挂职,先后选派87名博士、硕士、实用紧缺人才和党政人才到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开阳化工公司、省交通运输厅、贵阳规划设计院以及省内外金融企业锻炼,把人才培养工作与科技创新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开阳县着力拓展人才培训资源,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市延庆县、贵州大学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拓展人才培训基地,促进人才培训交流。依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联合举办生态文明建设、招商引资、城镇规划建设等专业培训班,开阔人才视野、提升人才素质。县委领导表示,将通过高端培训平台,有针对性地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核心技术成果的加速转化。
“扎根织梦”
搭建平台成就梦想
着眼于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其所长”,开阳县针对新型磷煤化工这个主导产业,加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为各类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大展身手提供用武之地,搭建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以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打造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契机,积极筹划、激活开阳县磷化工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开阳县磷化工产品研发中心,培育引进一批磷煤化工专业技术人才,谋划储备一批适合该县磷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好项目。与天津大学合作,建设******标准的磷煤化工产品研发实验室。积极争取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和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落户开阳,更好地为全县磷煤化工主导产业特别是千亿元级园区建设提供科研技术和成果服务。
加强对人才的激励和回报关爱,对在重点产业发展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掌握关键技术、或在现代服务领域有重要创新突破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在开阳县领办、创办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和创新创业资金资助,提供住房补贴、工作场所和人才公寓免费入住,解决配偶安置、子女就学、医疗保险、出入境及项目申报、职称评定等问题。对符合重点产业、重要领域、重大项目发展需要,直接引进到企业从事技术创新、项目研发、成果转化、经营管理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住房补贴,按时发放生活津贴。
以刺激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为目的,开阳县规定,对新批准建立的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给予50万至500万不等的科技项目奖励支持;对通过******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评估的分别给予500万和100万的科技项目奖励支持。同时,采取免费提供场地、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减免行政规费等措施支持培育科技企业。
对于如此“高额”的激励手段,开阳县县委副书记、县长丁振认为,“只要科学论证了人才和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再多的投入都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发展。发展不能只看到眼前、只看到显绩。”
“安心乐业”
筑好人才栖息家园

为解决人才安居乐业的问题,开阳县2013年出资1000万元修建了54套人才公寓
要让人才来了不想走、留得住、安下心。这是开阳县各级领导的人才工作理念,也是全县上下的共识。
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宣传开阳发展、带头结交人才朋友、带头开展人才工作,出台《开阳县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工作制度》,县级领导分别联系全县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通过走访座谈、节日慰问、电话沟通等形式,了解人才工作生活情况,听取工作意见建议,在全县上下形成人人尊重人才、亲近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
2013年,针对开阳人才工作硬件设施相对缺乏的实际,开阳县投入1000余万元,采取政府回购的方式,建设高级人才公寓54套,按照“拎包入住”的标准进行装修,人才以极低的租价入住,租金全部纳入专门账户用于公寓维修管护。“人才公寓的修建,急人才特别是外地人才之所急,我觉得这不光是钱的事,体现了开阳求贤若渴的诚意。”开阳县引进的博士研究生黄丽超对人才公寓充满期待。按照开阳人才公寓的入住标准,黄丽超将会在2014年上半年底入住人才公寓,彻底解决住有所居、辗转租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