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防雷神话的中国人
——记贵州省第五届创业之星濮方正
记者 李鹏举
(背景:贵州省第五届创业之星经验交流表彰会6月29日在省政协三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由贵州
省原人大副主任李万禄主持。贵州省副省长孙国强代表省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
对受到表彰的创业之星表示崇高的敬意。会上,贵州省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会副会长王俊英介绍评选
情况,贵州省人力社会保障厅厅长夏一庆宣读《关于表彰贵州省第五届创业之星的决定》。省人大、
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和省创业之星评选领导小组负责同志向郭煜、濮方正等192名“贵州省第五届创
业之星”授牌、颁发证书。濮方正是此次创业之星获奖代表发言人之一,据悉,濮方正是此次会议
上****一个发言超过20分钟的“雷人”)

贵州省副省长孙国强与濮方正合影
贵州省人大原副主任李万禄与濮方正合影

贵州省人力资源促进会副会长王俊英与濮方正合影
“是音乐给了我(科技创新的)灵感。”7月7日,创造防雷接地神话的贵州籍人士濮方正接受
记者采访时说:“音乐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是创造‘神话’的力量源泉。”

濮方正在他的办公室,背景上有他钟爱的创意时钟
音乐是科技创新的源泉
濮方正被中国防雷业界冠以“防雷规范学派的学科带头人”(两人之一) 、“创造接地神
话的人”“有骨气的中国科学家”、“了不起的防雷专家”、“中国的防雷超人”等称号,而
这一切,他说均是来源于音乐上的灵感。
早在47年前,酷爱音乐的濮方正就认识了原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的院长沈健坤,多年来,沈健
坤专门对濮方正进行指导,使其在声乐及其指挥上亦有相当的造诣,7月8日,沈健坤证实了与
濮方正认识的经过,并对濮方正音乐上的成就表示认可和肯定。濮方正不久前还被意乐美音艺
术团聘为艺术指导兼乐队指挥。
1989年前,濮方正就在贵州省劳改局系统任乐队指挥,曾组建劳改系统文艺演出队。他是贵
州省劳改局贵阳监狱的一名司法干警,职称是二级警督、助理工程师,是单位的技术骨干。他
有多项技术革新和四项专利技术于1988年载入《中国当代发明家辞典》,1989年载入香港出版
的《中国当代技术人才荟萃》辞典。
1989年,濮方正由于中级职称评定一事赌气下海,同事们还认为他去搞文艺工作或者开办舞
厅去了。常年研究并热爱专利技术的他,听朋友说贵州山区防雷接地工程的接地电阻值达到1欧
姆以下是一大难题,就选定这个目标进行攻克。他一边搞科技创新,一边在音乐理论上下工夫。
濮方正研制和生产稀土防雷接地降阻剂作为突破接地难题的产品,又到施工现场边施工边做
实验,终于掌握了接地施工方法和进一步提高降阻剂的降阻性能。当时他做的接地实验报告及
文章后来都被华南理工大学《雷电与避雷工程》教科书收录。可是,当初一起专研科技的朋友
们因求财心切而先后离他而去,又是音乐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让他一个人坚持到最后,直至成
功。
为中国人扬眉吐气
1998年,濮方正创办了国际互联网上****家专业防雷网站《方正防雷》,比美国、澳大利
亚早半年建立。2000年,《首届中国防雷论坛》在上海召开,濮方正是整个西部地区****在论
坛上宣读论文的人,也是国内****宣读《稀土防雷降阻剂的研究及其应用实例》的人,稀土降
阻剂在岩石、风化石、戈壁沙漠地区,都能将接地电阻值下降到1欧姆以下,并有很多工程实
例创造了中国防雷接地史上的新记录”。
2004年,“第三届国际防雷论坛”在深圳召开,一个美国学者****天在论坛上发言,蔑视地说:
“中国人不懂做接地技术,接地电阻值做到1欧姆以下是不可能的,是个神话。”
濮方正等对方发言完毕,立即上台为中国人雄辩,据理驳斥道:“中国人会做接地也懂得
怎样把接地电阻值做到1欧姆以下,我是中国贵州山区来的,我可以请这位美国专家到贵州去,
我来做1欧姆以下的接地给他看,看是不是神话?”300多人的会场顿时骚动起来,这个“雷人”
可为咱中国人扬眉吐气了啊!主持人却上来把话筒拿走了。濮方正理直气壮地说:“明天论坛
的最后一个发言人是我,待我讲完《论区域防雷》论文后,再讲这个接地神话的问题。”
坐在前排的首席防雷专家刘继教授——十大防雷专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拿过话筒说:
“我支持这位专家的意见。他的批评是对的,接地电阻值要根据设计要求尽可能的低,才能达
到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中国人知道怎样做接地,也会做接地。”接着,刘教授又用英语列举
了许多事例对美国人的理论进行反驳。
第二天,在濮方正发言前,主持人关象石高工(十大防雷专家“标准推广奖”获得者)对他
说:“我尽量压缩前面发言者和提问者的时间,多留点时间给你。”
防雷论坛之后,濮方正和刘继教授被大家夸为“有骨气的中国科学家”。他们很快成了莫
逆之交,濮方正更是把刘继教授当做自己的良师益友。分手时,刘教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要为中国人多做接地,多做贡献,为中国人争气!”
就在驳斥美国人的三个月之后,“美国热电集团”邀请濮方正到北京为“中国疾病控制中
心”的“质谱仪”做防雷接地工程,接地电阻值要求小于1欧姆,而美方只做到18欧姆。经濮
方正的公司设计施工后接地电阻值达到0.7欧姆。
2007年,濮方正撰写的《简论现代接地技术与接地测量》一文在********防雷专刊《防雷
世界》发表,文章强调了接地的重要性,简述了现代接地方法和现代接地新材料在实践中的
运用,列举了在土质不均匀的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做变电站地网,在城市狭小空地上和一个接
地工程中同时运用10种接地形式的典型范例,并简述了接地电阻值的计算和测量方法。充分
证明了濮方正在防雷事业上所下的工夫。2010年,濮方正发表了论文《攻克世界难题—电化
学腐蚀》并实践成功。
2010年10月,濮方正的公司应铁道部****设计院邀请,在兰州——新疆高速铁路第二复
线做接地试验,全部在沙漠和戈壁滩上进行,2011年10月经铁道部专家组验收全部合格,
接地电阻值全部在1欧姆以下。由此证明中国人比美国人先进。
提出问题更重要
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而且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
标志着科学的进步。”濮方正两次向记者提到这句话。而他的发明及其发现,说明了他对这句
话的深刻理解及其运用。
由于雷电的危害日益猖獗,每年给世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十亿美元,被联合国列为“世界
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濮方正又在防雷避雷方面不断进行研究。他在“第三届国际防雷论坛”
上的第二天,发表了国际首创的《论区域防雷》理论和实践案例,如:“贵州纳雍电厂遭雷
击经我公司设计施工后至今八年未发生过雷击事故”;又如:“贵州省地矿中心实验大楼因
打雷闪电,每年停电几十至上百次,供电部门束手无策,经我公司设计施工后六年来没有发
生过一次停电事故。”气象部门和用户均称“神奇”。
2004年和2006年,濮方正率先在国内发表两篇论文,纠正违背科学的误传,并进行更正:
“雷雨天拨打手机不会引雷。”
2011年“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国内迄今为止只有濮方正在核心期刊上连发了两
篇评论文章,明确指出是《雷击致动车追尾 根源系防雷接地》工程不完善造成的。****篇
文章在动车追尾19天后写成并寄给国务院温家宝总理。第二篇在国务院调查报告的五个多月
后出台发表。
爱心和责任心是创业之基
“真正搞科学和创作的人,不应受世俗的约束。爱心和责任心才是立业的根本。”濮方正
强调,创业的首要条件不是经济,而是创业者的一颗真挚的、热忱的心。
2008年“5.12汶川地震”期间,濮方正不仅积极捐款,还“助养寄读”了一名地震灾区儿
童,被贵阳市政府命名为“51个爱心家庭” 之一。
再看其公司情况,他所属公司的稀土降阻材料荣获“贵州省著名商标”,公司和工厂通过
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荣获“贵州品牌百强企业”及“贵州质量诚信AAA级企业”
称号。
2011年4月15日,濮方正荣获建设部《2001-2011中国防雷十大杰出专家》称号,并****荣
获“杰出贡献奖”,其公司荣获“行业贡献奖”。“九位是在京的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老教授,
只有我一个是来自贵州的,并且还没有上过大学。”虽然只是贵州省机械学校机械制造专业
毕业的中专生,防雷接地技术也是自学的,濮方正却充满自豪感地说:“他们九位只获得了
一项专家奖,而我获得了上述两项大奖,总排名我在第五位。排名前两位的是“终身成就奖”
的电力防雷专家83岁的刘继教授级高工、中国电力科学院92岁的前院长王时煦教授。我排在
“杰出贡献奖”的第三位,排在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等教授的前面。”
这些成就,是濮方正通过严谨求实的态度,以及孜孜不倦的专研精神得来的。没有一种
坚韧不拔和敢于较真的性格是不行的,而创作上的灵感,更是激发他投身于科技创新事业的
源泉。“我正在为(意乐美音)艺术团策划一次主题为《感恩的心》的大型演唱会。”濮方正
说:“现在大多数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他们欠缺爱心,少思感恩,希望通过演出,能唤
醒部分人的良知。”他将创业融入了艺术策划活动之中,认为创业不仅要有爱心、社会责任心,
同样还要有感恩的心,不能只是一味的追求利润****化,而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对社会的贡献有
多大。
贵州省松桃县宣传部的一位工作人员,以《濮方正精神值得学习》为题,对他的进行了高
度的评价。
走科技创新之路,继续为国人争光
访濮方正当天,他给记者看了正要申报的《煅焙烧无烟煤导体材料》项目的资料。他介绍
说,煅烧、焙烧无烟煤制品可替代石墨成为导体材料。利用煅烧、焙烧后的优质无烟块煤及
其制品,由没有导体性能的煤炭制成具有导电性良好的石墨化的导体材料,填补贵州及国内
一些地区产煤而不产石墨的空白。
濮方正因在防雷接地方面的贡献,以及五项发明专利在核心期刊发表十篇论文,于2011年
12月,被破格评定为“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2012年5月,被评为贵州省创业之星、全国
创业之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过66岁的濮方正表示,愿为贵州的防雷事业再接再厉,再
立新功。他说:“如果能用我的《区域防雷》以及《现代接地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投入到
贵州平塘的大射电天文望远镜国际项目做出防雷接地贡献,将是我的荣幸!”
6月26日,一则消息报道:美国“科学家研究新式武器美国大兵或成‘雷神’”,既美
国在研究未来战争中利用雷电能量来摧毁敌对方。濮方正介绍说:“其实中国也有雷电研
究,在北京成立的雷电实验室,我已被邀请担任实验室副主任,并有乌克兰等东欧国家参
与。”
濮方正还承担了2011年贵州省“火炬计划”项目,以及2011年年底申报的国家科技部
“重点新材料计划”项目(待批)。
濮方正说,他今后仍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走民族品牌之路,为贵州的防雷事业争光,
为中国的防雷事业争气,为世界防雷事业做出贡献。继续为国人争光!”
来源: 《西部开发报》2012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