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贵州省优秀科普图书奖评选办法
贵州省优秀科普图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主要用于表彰奖励贵州省范围内以中文创作的优秀科普图书的作者和作品。评选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努力提高科学性、权威性,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严格纪律,做到优中选优、宁缺毋滥。
2025年进行首届贵州省优秀科普图书奖评选,为做好本届评奖工作,根据《优秀科普图书奖章程》(黔科普〔2025〕2号)及本届评选工作特点,特制定以下办法。
一、指导思想
评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筛选,宁缺毋滥,力求评出方向、评出水平、评出人才。通过评选,奖励优秀科普图书作品,推动贵州省科普图书创作事业的繁荣发展,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促进科技与社会的和谐共生。通过评选,表彰在科普图书创作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作者和作品,引导科普创作方向,推介优秀科普图书作品,及时发现优秀创作人才,提高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参与科普图书创作的积极性,激励更多优秀科普图书的涌现。
二、作品范围
作品出版时间以图书版权页信息为准,参评首届贵州省优秀科普图书奖的作品时间范围为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根据科普图书的内容和受众特点,将评选作品分为以下七类:
1.基础科学类科普作品
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基础科学领域的科普图书。介绍基础科学知识的科普作品,要说理透彻,要对科学知识进行全面、准确的论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要重视突出基础科学类的时代性,努力介绍基础科学类的前沿知识、交叉知识、新的知识。要在介绍科学知识中,渗透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2.科学文化类科普作品
以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伦理等为主题的科普图书。对于科学文化类科普作品,要能透彻地阐述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性,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科技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原则,科学的文化特性;反映国内外对科学的人文研究的新观念、新视角,使公众逐步掌握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能够对科学有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增强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意识及能力。
3.实用技术推广类科普作品
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科普图书,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用技术推广类科普作品,所传播的科学技术知识要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便于既定对象的理解和学习操作;要能传播正确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给人以启迪。
4.科学生活类科普作品
关注公众日常生活,提供科学饮食、健康养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普图书。科学生活类科普作品在内容上要贴近社会、贴近大众,选择那些人们所共同关注的热点,要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对科学技术常识要进行全面、准确的介绍,简明、通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介绍生活常识时应融入科学理念、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创作上,尽量采用易为受众所接受的科普创作手法,能引起受众的兴趣。
5.科学文艺类科普作品
以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形式表现科学内容的科普图书。科学文艺类科普作品以原创性的文学艺术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包括科学诗、科学散文、科学童话,科学考察记、某些类型的科学家传记、科学幻想小说等。科学文艺类科普作品要注重科学性,即便是超前的科学幻想也要避免科学常识的错误,注重科学推理的合理性。同时,也要讲究艺术性,具有吸引力、感染力,有较强的可读性。
科学文艺类科普作品应贯彻歌颂真善美、揭露假丑恶的原则,讴歌人类探索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的奋斗历程;辩证地展示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美好前景,以及因种种人为因素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生动地、艺术地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6.少年儿童类科普作品
针对少年儿童编写的科普图书。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的科普作品,除要有健康的思想内容外,还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读习惯;要以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直观、通俗、形象的表现手法,揭示科学技术的奥秘、人类探索科学技术的进程,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在传播具体的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趣味性和启发性,着重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和想象能力,尤其是要能够激发少年儿童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体验学习科学、发现问题的乐趣,进而培养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7.翻译类科普作品
引进并进行翻译的国外优秀科普图书中文版本。翻译类科普作品,原版作品内容要具有很好的社会价值,有一定的水准,代表了一定的导向,阐述的内容、观点、理念,或者是讨论的视角、创作的手法、艺术表现形式,对中国的科普创作有重要借鉴作用,也直接对中国的科普工作有实际意义,与同类作品相比要有一定的创新性。
翻译应严谨、准确,行文流畅、易懂。
三、推荐和申报
单位、团体可进行推荐申报,同时协会个人会员、单位会员以及专家库成员可直接申报和推荐申报。申报材料应包括图书样本、申报表、作者及出版单位简介、图书内容简介及创新点说明等。具体情况如下:
(一)具有推荐申报资格的单位、团体如下:
各全国性、贵州省内学会、协会、研究会;
贵州各市州科协;
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设立的出版机构;
贵州省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单位会员。
(二)具有直接申报、推荐申报资格的个人如下:
贵州省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个人会员和专家库成员可直接申报本人编、著、译(须为主要编、著、译者)的科普图书作品2种;推荐申报他人编、著、译(须为主要编、著、译者)的科普图书作品3种。
四、评奖过程
(一)资格审查
优秀科普图书奖评奖办公室对各单位推荐的作品进行资格审查,确保作品符合评选范围和条件。
(二)评审
1.组织专家评委会评审小组对参评作品进行分组、分类复评,提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建议名单。
2.通过复评入选的科普作品,由评委会全体成员进行终评,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评出各奖项获奖作品。
3.评委会图书类评审组分4个评审小组进行评审,即基础科学和实用技术推广类科普作品组、科学文化和翻译类科普作品组、科学文艺和科学生活类科普作品组、少年儿童类科普作品组。
(三)质检和公示
1.组织专家对评选出来的获奖图书进行质检,确保图书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质检合格的获奖作品名单在《贵州日报》等媒体上进行公示,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
(四)审定及公告
经向社会公示的获奖名单,报优秀科普图书奖组委会审定通过后,正式公布。
五、评奖材料报送要求
(一)电子材料报送要求: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中文科普图书,包括原创作品、编选作品、翻译作品、编译作品、美术画册和摄影图册等。套书必须在全部完成出版后整套参评。丛书可整套参评,也可以其中单册图书参评。整套必须在全部完成出版后参评(需附出版单位出版完成证明)。
推荐和申报单位、个人通过电子邮件报送电子材料,其中包括图书有关信息、图书封面、作品试读章节等信息。同时将《优秀科普图书推荐表》以及其他材料电子版打包发送至邮箱2579354310@qq.com。上传作品资料一经提交,不能更改。
(二)书面材料报送要求:各推荐和申报单位(个人)应认真填写《优秀科普图书推荐表》,Word格式A4纸打印,推荐单位、团体盖章,推荐个人签字。
1. 作品样本3份(提供出版的****版本)。
2. 《优秀科普图书推荐表》原件2份。
3. 有关材料附件2份(装订成册),包括:
(1)发行量、再版次数证明(由出版机构出具);
(2)科普图书质量证明(由出版机构部门出具);
(3)有助于证明该作品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其他证明(如:专家推荐意见、读者来信、媒体评价、获奖证书等)。
4.作品推荐时间:即日发布起两个月之内,以寄出邮戳为准,过期不予受理(具体以通知文件为准)。
5.收件信息:
收件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中华北路289号出版大楼14楼8813室
联系人:罗老师
联系电话:0851-83666000
6.注意事项:凡参加本次评选的材料恕不退还。
六、奖励与颁奖
(一)奖项设置:评奖奖项包括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奖作品原则≦占推荐总数的15%。
(二)奖励对象:获奖图书作品的作者、责任编辑获得证书和奖金;获奖图书作品出版单位获得证书和奖杯。
(三)颁奖活动:原则上在每届评奖的当年度“全国科普月”期间举行颁奖活动,具体日期由组委会决定并公告。
七、评选机构
(一)评选组织机构:贵州省优秀科普图书奖评选活动组委会,由领导单位、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有关领导组成,负责评选工作的总体指导和监督。
(二)组委会职责:审定专家评委会名单、审定获奖科普图书作品名单、主持颁奖活动。(组委会名誉主任由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领导担任;组委会主任由贵州省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理事长担任)
(三)评奖工作办公室:贵州省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评奖办公室兼组委会评奖工作办公室,负责评奖日常工作和组织成立专家评委会。
(四)专家评委会:负责科普图书作品的评审遴选工作,成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2.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学术(专业)水平。
3.熟悉科普图书创作规律。
4.是学科(行业)方面的学术权威或科普领域具有威望和影响的科普作家、理论家、评论家、编辑家、翻译家或组织工作者。
5.能够认真、客观、公正、廉洁地履行评审职责。
6.评审专家从贵州省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专家库中遴选,且本人无图书作品参与评选。
附件1 首届优秀科普图书推荐表.docx
附件2 首届优秀科普图书奖作品汇总表.xlsx
来源:贵州省科普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