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炮火硝烟的二十四道拐,现在是“中国最美公路”。
活动一:
2015弘扬“贵州精神”黔西南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合唱大赛于8月初期正式启动。大赛主题为弘扬抗战精神,培育核心价值,唱响水墨金州。
大赛旨在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唱响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营造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浓厚氛围,引导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激励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展示各族干部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贵州精神,抒写中国梦的黔西南篇章,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小康而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据悉,8月10日—9月20日,由各参赛单位组织开展本地本系统的海选;9月26日至9月28日,将举行全州决赛。
活动二:

黔西南州纪念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讲座现场。
8月19日,由黔西南州委宣传部、兴义军分区政治部和州国防教育办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讲座在兴义举行。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史部原副部长、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副会长、少将支绍曾,受邀为黔西南州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二战中的作用和地位》专题讲座。
黔西南州政协主席龙刚,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书记、州公安局局长李宏亚,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州委统战部部长罗春红,州委常委、兴义军分区司令员刘黔生,兴义军分区政委朱少军,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付国汉、韦琼、冯永光,州政协副主席黄健勇、廖星、林嘉龙聆听了讲座。
讲座由刘黔生主持。
活动三:

黔西南州老年妇女书画展现场。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8月28日,黔西南州老年妇女书画艺术协会举办了书画展,180余幅作品吸引了上百市民驻足观看。
活动四:

授牌揭牌活动现场。
9月4日上午,“贵州作家晴隆创作基地”挂牌仪式、“二十四道拐”展览馆挂牌仪式和百名抗战名人书画展开馆仪式在安南古城举行。贵州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贵州文学院院长欧阳黔森,省作协副主席、《贵州作家》、《花溪文学》执行主编赵朝龙,省作协副主席、《山花》主编李寂荡,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贺登祥,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州委统站部部长罗春红,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县委副书记、县长查世海,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刘凡林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挂牌仪式。
活动五:

抗战老兵代表发言。

黔西南州四大班子领导为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标识碑揭碑。
9月4日下午,黔西南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标识碑揭碑仪式在24道拐抗战遗址举行, 旨在寄托黔西南州349万各族人民对抗日英雄的缅怀之情,表达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坚定信念,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黔西南州委书记张政讲话,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永英主持,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贺登祥,州政协主席龙刚,省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欧阳黔森出席。
张政、杨永英、贺登祥、龙刚为“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标识碑揭碑。黔西南州领导陈国芳、罗春红、许风伦、刘黔生、韦琼、黄曼、黄健勇、廖星、唐正禧,兴义军分区政委朱少军,贵州省作协副主席李寂荡、赵朝龙,抗战老兵代表姚秋建、郝克明,二十四道拐设计者邹邱生的后裔邹人倜等参加纪念活动。
活动六:

高举爱国火炬,弘扬抗战精神。
9月4日晚,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行了“高举爱国火炬、弘扬抗战精神”活动,70支方阵2974名火炬手徒步“抗战生命线”晴隆“二十四道拐”,形成壮观的火炬长龙,规模之大创大世界基尼斯记录,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理事会理事杨玉婷到现场进行颁证。
晴隆“24道拐”是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的陆路运输线及国际援华物资的大动脉,被誉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又称"历史的弯道"。二战期间,美国的援华物资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以后,必须经过包含24道拐在内的滇黔线才能送到重庆和抗战前线。为加强对二十四道拐的维护,美国派公路工程部队1880工兵营进驻晴隆修筑滇黔公路,对24道拐进行维修,保证了每月15000吨的抗战物资运输。
据了解,除了拥有“二十四道拐”这样的交通要道,晴隆还在其他方面对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据国民政府档案记载,当时晴隆人口不足5万人,却有3800余人上前线,即每15个晴隆人中就有一人上了前线,约6个青壮年人中就有一个走上了战场。
活动七: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晴隆二十四道拐全民徒步活动。
9月12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晴隆二十四道拐全民徒步活动”在黔西南州晴隆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三千名群众参加了这次徒步活动。
据史料记载,晴隆二十四道拐,始建于1935年,是黔滇公路的必经之路。其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城南一公里处的鸦关之上,公路从山脚****拐到山顶二十四道拐处,全长4公里。山脚****道拐与山顶第二十四道拐间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50米,坡的倾角约60度左右,以“S”型顺山势叠加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堪称公路建设史上的杰出典范。
在终点站安南古城,参加徒步的人员每人还获得一本“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参与证书”,15位书法家把每一位徒步者的名字写在证书上,记录下了这珍贵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