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题图|周家礽
74 岁那年,褚时健再度创业,承包一片荒山,种起了橙子,被称为高龄创业者的标杆。实际上在云南,还有一位比褚时健更年长的创业者,他就是周家礽。
老爷子真的一辈子专治各种不服。
从小左耳失聪,
父亲早亡,
却能一步步当上云南白药的首任总工程师。
60岁靠破庙里创立爆品康王,
年赚13亿。
81岁被迫卖掉全部家当,
一无所有。

员工说起他,评价只有一个。
反常。
这位员工解释道,****次正式见面,约的是晚上7点30。
老爷子和他提前“打预防针”,说18点35刚到上海,高架上有点堵,可能晚些到。
员工心想:这不是很正常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快七点的时候,他居然在公司楼下小面馆看到老爷子的身影
“老爷子七点半准时出现在我们面前,没有迟到一分钟。”
该员工觉得吃惊,很反常。
“不说他是云南白药****任总工,一手打造的公司36亿卖给了拜耳,就凭他84岁的年纪,随便摆个谱,迟到半小时都能理解。”
但老爷子没有这么做,很准时。
那天,他穿了一身运动装,衣服上有句广告语:“impossible is nothing”,他还跟着把这句话念了一遍。
员工看着他,觉得这句广告语,就是这位老先生的一生影射!


80多岁的老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躺在病床上靠着药物续命?
颤颤巍巍在公园里散步?
至少,在广场舞大军中鲜少有这个年龄段的老人的背影。
褚时健74岁时承包荒山种橙子,杨振宁82岁时娶了翁帆,而周家礽83岁时拉上四位同样年近80的同僚重新创业。
作为云南白药****任总工程师,周家礽曾一手创办滇虹药业。2014年初,因经营模式出现问题,滇虹药业以36亿被拜耳收购。当时业界都觉得这是一笔高溢价的收购,滇虹的人赚到了。
但这却是周家礽心中永远的痛。当时拜耳将滇虹药业收购后,就将中药产品全部停产,当时很多效果很好的药如苦参疱疹町、骨痛灵酊等都停产。在出售滇虹之后,周家礽到加拿大颐养天年,“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被卖掉了”,周家礽对这件事始终更耿耿于怀。
“到加拿大以后,我每天就是吃吃喝喝散散步,几天下来我就觉得很不适应。”于是老爷子找到女儿,说明了自己再创业的想法。“在理解我内心的不甘和遗憾之后,他们都支持我,很多原来滇虹团队的成员都积极的加入了我们。”
回到国内,他找到当年的同僚,同为药学专家的黄衡、王朝凤、罗泽渊、熊辅信,这四位老药学专家也都想把自己一辈子的研究成果和配方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无人一拍即合,创立了群优。
群优生物科技成为五位耄耋老人重新的出发点,这次他们以药妆作为起点。

1933年,周家礽出生于上海一个律师家庭。
幼年得了中耳炎,由于缺少药物,影响了左耳听力。
读书期间,因为听力不好,他就大声读,学习上,他比常人更努力、更专注。
大专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通信部队,呆了8年。
部队的生活,让他学会了艰苦奋斗,树立了“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理念。
长时间的辛苦劳作,他左耳听力基本丧失。
复员后,一段时间里,周家礽没有好的出路。
由于学习能力强,他考入了南京药学院。

当时云南白药连说明书都没有,患者没法按照剂量来服用。有一次,一个病人用量过了,周家礽给他灌了整整一摊子猪油催吐才脱了险。
这样不行,必须得改胶囊。最早的时候,生产胶囊都是在板上打洞,把胶囊买来后手工插进板里,再一点一点撒药粉。
周家礽又主动申请从德国进口胶囊机,足足等了两年才买来了设备。没人会英文他就自己查字典,硬是给装好了。

他工作起来简直是不要命,常常下了班正吃晚饭,突然又想起什么事情,饭碗一放就跑出门去了。
就这样,他几次开发新药型, 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云南白药膏药也是他主导研发的,最终被任命为云南白药****任总工程师。
1988年,周家礽退休。干了一辈子革命,多少个日日夜夜枕着药睡着,闻着药味醒来。突然赋闲在家,那感觉好像被半途抛在了荒郊野外。
六十之躯决心再次披挂上阵,跳出体制再战一回。 这时,正好有一个机会摆在面前。
部队战士在丛林里日晒雨淋,皮肤染了真菌奇痒难耐,皮肤瘙的血淋淋的也不得歇。 上海“二军大”紧急研制出了膏药,一搽见效,军心大振。

这时汪伯良来找周家礽商量: 上海不能产,咱们云南来。
云南虽一向被视为观念落后,但药业一直强盛。当地人多为皮肤病所扰,早已是民心所盼, 管他什么清规戒律!卫生厅一次性就决意通过该药生产批号。
1994年初,两人在昆明郊外观音寺寻得一日化小企业,租作厂房。

花甲之年的老兄弟俩手里好不容易集起来20万,每天从家里骑7公里自行车上班,挽起衣袖自己当水泥工装修。就这样, 一座破庙、两位老人、三亩厂房、八个青工,滇虹起家。
剩的钱不多,两人购置了混合、搅拌、乳化等简易设备,自己动手生产 “皮康王”。

首批产品出来,啥宣传也没有就被一抢而空, 不到3个月回款就有30万。
市场持续火爆,业务人员直看得额头冒汗两眼发红,个个都成了拼命三郎,到1998年回款突破1个亿。那时候的一个亿什么概念?周边的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 几乎家家人手一个。
皮康王成功以后,滇虹又出了一款爆品——康王。去头屑用康王的广告词响彻神州,一年后销售量即破亿。

依靠爆品,滇虹药业一炮打响,周家礽又回上海老家,在青浦购置了40亩土地生日化产品。一时间风头无两, 到2013年,滇虹药业年销售达到13亿元。

谁知道,树大招风。 风起云涌的仿冒厂家,狠狠地给滇虹使了个绊子。众多皮康×、×康王、×肤康,对滇虹皮康王围追堵截,令消费者下手。
周汪二人无可奈何,一再上诉申请措施,皆因地方保护铩羽而归。两位老人心有不甘,决心与美国企业合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

但周家礽此刻还不知道,这将是他这辈子,最后悔的决定。
因为引进国外管理人才,亏得关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店。 逼得周老把董事长的位置让了出去。
这一让,控制权分散,外来和尚和本土体系无法很好磨合, 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被一批批解雇,销售额断崖式下滑。
最终股东大会在利益驱使下决定出售滇虹,周家礽说服无果,只能含恨把苦心经营20多年的企业拱手让人。

滇虹药业就是周老的孩子,如今孩子没有了,所有人都觉得周老应该是彻底隐退,就此封山。
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多么心有不甘!
对于周家礽来说,出售滇虹是他此生****的遗憾。
他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虽然我做了一辈子药,我们依旧要前行,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这个错误不该是我们的终结,因为世界是由那些敢于进取的人所创造的。”
他决定重新开始!
人品贵重,是业内人士对周家礽的评价。
84岁高龄的周家礽回国后就开始跑市场,见经销商、设计师及相关专家。他经常在时尚名品店久驻,翻看着一个又一个时尚化妆品。
经过自信调查研究,周家礽觉的市面上大多数品牌,主要成本都在包装上,于是,他决定剑走偏锋,要走一条在配方上下功夫的路。
“消费者不是阿斗,他们最终会知道什么是好产品。”
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每当女儿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做产品,周家礽便会与之争吵,坚持用品质****、价格最贵的原料才肯罢休。
2016年3月,主打药妆的 “群优”公司正式成立。
为什么不再做药了?
对于这点,不服气不认输得周家礽难得地表露出遗憾:“ 因为现在要做一个药厂,至少要10年以上时间。”
他知道,自己已经是一个要和时间赛跑的人了!
用做药的严谨来做药妆,这其实就是周家礽征服时间的方式。
如今仍会有人不理解,像周家礽这样的老人,为何还在折腾自己的人生。
很多人问他:为什么要高龄再创业?
他就会反问:为什么人类在地球上呆得好好的要去登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许多70、80岁的创业者还拼搏在一线,保持着青春斗志。他们或早已功成名就,却还在不断因应环境而改变、挑战、超越自己。
真正的危机从来与年龄无关,唯有奋斗最青春。
你不奋斗,20岁已经老去;你若拼搏,80岁风华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