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健康网

www.kxjk.top 


科学健康网 健康天下人

 



  新闻分类
  联系我们

科学健康网  版权所有 

址:贵州省贵阳国家高新区德福中心A5栋19楼

电话:0851-84852232 

邮箱:cn8228@163.com  

 

  友情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民网健康新华网健康多彩贵州网央视融媒网川渝网贵州省人大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网易腾讯贵州省政协贵州省科协淘宝网优酷视频
  生活方式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生活方式

倾听先人的健康忠告(健康中国)

2014/10/14 14:51:48

信息内容

                    倾听先人的健康忠告(健康中国)

                                                作者   李泓冰    来源: 《 健康时报 》

  时值孔子诞辰2565周年,习近平出席纪念研讨会且致词,颇引人注目。习近平提出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四项原则”,细想,国学的意义就是他提出的“传承的价值观”、“文化基因”以及“独特标识”吧。这神奇的文化基因,在五千年中薪尽火传,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不仅可以入诗入乐入心魂,还可以入口入骨入肝肠,甚至成为中国人独特的养生之道。

  每个中国人,从小都听过这样的忠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这些略带神秘的养生要诀,携带的就是传自儒道一脉文化基因的养生密码,陪伴着中华文明屹立千年而不倒,也滋养出一个世界人口****的泱泱大国。

  国人注重养生,养生文化丰富多元,但万变不离其宗,其魂一也,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合二字,是中国养生文化主旨。与四季自然节律相合,与生命循环规律相合,会缓和内外矛盾,达到人的****状态。

  比如,成书于两千余年之前的上古医书《黄帝内经》,像家中长者般谆谆告诫:“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这哪里是写医学,写养生?分明也是在教做人,教如何与自然相处!儒家讲究“以德促体”,即“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一个人若内心光明磊落、仁爱高贵,也会内外兼修,身心和谐。

  不可讳言,中华传统医学固然没有形成西医这样有实验科学基础的现代科学体系,其中也有些故弄玄虚之谈,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包含科学思想。重拾传统养生文化,在今天看来极有必要。

  今天,我们的生活节奏比起先人来骤然加快了数倍,我们被倍增的工作压力挤压,为不良的生活习惯浸泡,渐渐形成了说不清道不出的亚健康状态。怎么办?先人忠告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在未病、未乱之时,要健康节欲,尊重各年龄段的特点:“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礼之用,和为贵。”要以德养生:“善摄生者,要当先除六害,然后可得保性命延驻百年。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物,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嫉”……

  我们还真不妨从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当代人类亚健康状态的解决之道。先人智慧,把人与天地万物看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修身养性,方能养生。孔子提出“仁者寿”的概念,“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则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做个清净淡泊、无贪无嗔的仁者吧,至少,那些富贵病不会找上身来。

  (《 健康时报 》 20141009   01 版)

[←]暂无内容 [→]暂无内容

版      权:  20102035  科学健康网版权所有             版权说明     免责声明   

地       址: 贵州省贵阳国家高新区德福中心A5栋19楼

电       话: 0851-8485223217784190245

    E-mail:  cn8228@163.com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2633号     黔ICP备20220073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