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顺:要使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生活得更美好
来源: 贵州日报 记者 许邵庭 实习生 文睿
说不清多少年了,老党员刘兴顺每天清晨7点出门,义务送报,风雨无阻。
如今,他还是一名“讲师”,在大中专院校,他讲起党的历史、英雄人物以及自己的心路历程,豪情万丈,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听众。
“信仰是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缺什么也不能缺信仰。”这是刘兴顺面对青年学子****说的一句话。
从6月开始,已步入古稀之年的刘兴顺走进大中专院校,开始了新一轮演讲。迄今为止,刘兴顺老人已在全省各大中院校主讲了超过40场有关理想与信念的讲座,风雨无阻。每到一处,刘兴顺都带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普通一兵》等影响他一生的书以及他收集的剪报,旁征博引地讲述着关于理想信念的心得体会及英雄故事。
他告诉记者:“现在不少人贪图安逸、乐于享受,虚度年华、碌碌无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如果每个青年都患上了个人主义的‘癌症’,那怎么会有共产主义,怎么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刘兴顺说,他想通过向广大青年讲党史、说英雄事迹以及谈个人的成长历程,勉励广大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说党史——他结合自己在革命时代的见闻以及平日所学,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故事,提醒广大学子,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说到动情处,他眼中会有一道道的泪光闪过。
谈英雄人物——他列举了李大钊、方志敏等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他说正是因为这些革命先辈心怀理想和信念,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国家,才能一心一意为了广大人民谋幸福,为了崇高的事业勇于献身、不怕牺牲。
“要使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生活得更美好”——聊自己的心路历程,刘兴顺引用了这句出自苏联作家茹尔巴的著作《普通一兵》中的话。1961年5月1日,刘兴顺在****本日记的****页郑重地写下这句话,从那天开始,他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且身体力行。
“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刘兴顺也积极践行着,他说:“文朝荣几十年如一日,靠着坚强的信念,带领海雀人向荒山要绿地,造福一方百姓,成为了流动在百姓心中的永恒丰碑——一方百姓因为有了他的存在而生活得更好,这就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崇高品德。”话音一落,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朴实话语,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位老党员的诚意与发自肺腑的内心独白深深感染了不少听众,不少人眼中还含着热泪。
无数的革命先辈用生命坚守他们的信仰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呢?刘兴顺老人的思想境界和敢为人先、甘为人想的担当精神确是我们青年一代人学习的榜样。贵州工商职业学院的梁端同学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