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健康网

www.kxjk.top 


科学健康网 健康天下人

 



  新闻分类
  联系我们

科学健康网  版权所有 

址:贵州省贵阳国家高新区德福中心A5栋19楼

电话:0851-84852232 

邮箱:cn8228@163.com  

 

  友情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民网健康新华网健康多彩贵州网央视融媒网川渝网贵州省人大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网易腾讯贵州省政协贵州省科协淘宝网优酷视频
  健康生活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健康生活

运动与健康

2013/12/25 0:42:37

信息内容

运动与健康

【摘要】

科技的发达、 生产和生活设施的日益自动化, 客观上促进着人们的体育需要, 主观上促进着人们对回归自然的向往; 这种状况, 促使体育运动的意义更加突出。 进入新世纪,健康的概念有了新思潮,它不再局限于身体的健康,同时还有心理的健康。运动不仅能够强健体魄,而且在运动中,能够让人忘记烦恼、忧愁和抑郁情绪,从而改善了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另外,我们还要更好的处理运动与健康的关系。人的健康是生命运 动的过程,而运动是人们对健康一种积极的、能动的追求。

【关键字】  运动与健康概念    关系      影响

一、    运动与健康的概念

1.     运动

运动:真实的运动,是指物体或物质之间,以及物体或物质与其旋转中心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连续性变动。

2.     健康

健康,人类永恒的话题,主要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指躯体结构和功能正常,具有生活自理能力。 
其有十条标准: 
1)精力充沛,从容不迫应付工作压力而且感到不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具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正常,身体均匀 
7)眼睛明亮,反应灵敏,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不出血、不疼痛、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心理健康:只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心理处于良好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其有十条标准:  
1)有足够的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能适度的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 ) 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的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满足 

二、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1.运动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1)运动防止肥胖症 。肥胖者增加体育锻炼,不但可以达到增加体内脂肪的支出,使体型恢复 的目的,而且还可以使身体的各器官得到锻炼,增强体魄。 这是因为运动可以增加脂肪的消耗,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促进脂肪代谢; 运动可以降低血脂, 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降低, 减少脂肪在心脏、 肝脏、 血管中的沉积,减少冠心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 从而提高心肌工作能力,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增强了肥胖者的心血管系统对体力 负荷的适应能力;运动可以增强呼吸力量,增加胸廓活动范围及肺活量,改善肺 通气及换气功能,使气体交换加快,也有利于燃烧多余的脂肪。因此,增加 运动是非常适宜减肥的好方法。

 2)运动能有效地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骨折的危险。 有研究表明,肥胖容易导致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气管炎等疾 病。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减少患结肠癌的危险,参加体育活动还可以使妇女降低患乳腺癌的危险。经常参加运动者,尤其是运动员,其骨密质高于不经常参加运动者。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使年老时患髋部骨折的危险降低50%。

2.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竞争的激烈和生活压力的加大会使人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进而导致忧郁、孤独等心理障碍的产生。而心理不健康会导致生理上的不适。于是出现了一些心因性疾病。

1.运动能消除疲劳。当一个人从事活动时情绪消极,或当任务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和心理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然而,如果在从事健身活动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保证中等强度的活动量,就能减少疲劳。

2.人们参加某项运动并坚持锻炼,不仅能使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得到改善和提 高。而且会相应地掌握并发展一些体育技术技能。当取得这些成绩后,个体会以自我反馈的方式传递其信息给大脑,从而产生自我成就感的体验,产生愉快、振奋和幸福感。譬如,锻炼者在运动中若能完成自己制订的运动计划。达到具体的 目标,将会获得心理满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具有很好的消 除心理障碍的效果。

三、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1.体育对人体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1  体育锻炼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以保证肌体对外界不断变化的环境有更大的适应能力;
 
2  体育活动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系统的机能,还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

 
3  体育锻炼能促进,内脏器官机能的提高,促使心肌增强,心脏发达

 
4  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影响很大,能使胸围和呼吸差增大,肺活量增大,呼吸效能提高;

 
5  体育锻炼还能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对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的免疫力。

  
2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1  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病态思维

   
经常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锻炼(如:气功、武术等),不仅练身,而且练心,陶冶情操。教师教学生,不仅教技术,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气功纠偏,主要纠正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偏差,也包括病态思维。 由于运动过程情况千变万化,要求必须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立即付诸行动,所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头脑灵活,反应敏捷,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联想障碍症。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对技、战术分解与组合的学习,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各种模式的分类、适应、推理及概括能力,能增强对病态思维能力的免疫力。

 
2  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人的情感,消除不良情绪,稳定心理平衡,减少疾病发生。 有关研究认为:紧张、恐惧、焦虑、忧伤、沮丧、悲观、嫉妒、暴怒等消极情绪对健康不利;通过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快乐、饱满、愉悦等积极情绪,则是抗疲劳、抗衰老、抗疾病及抵抗不良情绪的良方

  
3.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人们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

  严格地讲,一个人在心理活动领域内完善无缺,几乎是不可能的。研究表明,各种压力和挫折,是引起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体育锻炼能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应付各种精神压力,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病率。
所以医学家说:体育是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

四、怎样运动才最健康

1.运动要适度。

因年龄、性别、体力等不同情况而各异,较难有统一的标准,不过运动要注意:首先,不宜出现气喘吁吁情况。其次,心跳不宜过快,通常心跳次数为220-年龄数。另外,跳绳,骑自行车,爬楼梯,溜冰,登山,划船和旅游,这些项目可不断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耐力水平,有利于增强自身的“防卫体力”和“行为体力”以充沛的经历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
 
 2.不同性格人的运功方式

1生性胆怯腼腆

有的人天性胆小,动辄害羞脸红,性格腼腆。改善这种心理健康状况,应多参加游泳、滑冰、拳击、单双杠、跳马等项目。这些项目要求人们不断地克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 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胆子会变大,为人处事也就显得从容自然了。

2)性情多疑敏感

有的人多疑,对他人缺乏信任,处理事情不果断。改善这种心理健康状况,可以选择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跳高、跳远、击剑等项目。这些项目要求运动者头脑冷静、思维敏捷、判断准确、当机立断,长期从事这些活动将有助于人走出多疑的思维模式。

3)性格急躁易怒

有的人处世不够冷静沉着,易冲动急躁。改善这种心理健康状况,可选择下象棋、打太极拳、练习健身气功、长距离散步、游泳等项目。这类活动多属静态、单独的运动,不会带来情绪的过于波动,有助于调节神经功能,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4)容易紧张焦虑

有的人心理素质缺少锻炼,改善这种心理健康状况,应多参加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这些项目场上形势多变,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应对,才能取得优势。若能经常在这种激烈的场合中接受考验,遇事就不会过于紧张,更不会惊慌失措,从而给工作和学习带来好处。

【总结】

俗语有云,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能够强健体魄,而且在运动中,能够让人忘记烦恼、忧愁和抑郁情绪,从而改善了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所以,我们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让健康伴随你我他身边。

【参考文献】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  陈正富  2002,(2

《体育与健康》                             季浏   2001

《运动与健康之研究》 中国科技博览  200928   

《运动与健康》         学周刊A   20103

 

来源:百度百科

[←]女子连续86小时奔跑500公里 打破世界纪录 [→]韩媒称冬季锻炼效果最显著 需注意防寒保暖

版      权:  20102035  科学健康网版权所有             版权说明     免责声明   

地       址: 贵州省贵阳国家高新区德福中心A5栋19楼

电       话: 0851-8485223217784190245

    E-mail:  cn8228@163.com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2633号     黔ICP备20220073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