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健康网

www.kxjk.top 


科学健康网 健康天下人

 



  新闻分类
  联系我们

科学健康网  版权所有 

址:贵州省贵阳国家高新区德福中心A5栋19楼

电话:0851-84852232 

邮箱:cn8228@163.com  

 

  友情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民网健康新华网健康多彩贵州网央视融媒网川渝网贵州省人大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网易腾讯贵州省政协贵州省科协淘宝网优酷视频
  新闻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新闻中心

“时空隧道”让“七十二道拐”美丽蝶变(高清组图)

2015/1/31 9:13:27

信息内容

“时空隧道”让“七十二道拐”美丽蝶变(高清组图)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72道拐
72道拐
下一页

穿过麒麟隧道,跨过崇溪河大桥……都说贵州“天无三日晴”,天气的阴霾自在情理之中。连绵的大山似波涛起伏,山腰上不时出现老旧的盘山公路,令人感叹“黔路更比蜀道难”。

作为西南出海快速大通道———兰海高速公路的崇遵段(崇溪河-遵义),正如凉风垭隧道南口的楹联所书“北进三巴,七十二弯成旧梦;南驰八桂,百千万壑变通途”,黔人通江达海的梦想将由此变成现实。

司机眼中的“魔鬼路段” 村民眼中的“发财路”

“我每个月都要运货到重庆,当年几乎是数着天数盼望通车的日子早点到来。”开物流大货车的杨义康告诉记者,自从2006年通车以后,他就再也不用害怕青杠哨、七十二道拐等十多处 “魔鬼”路段了。

崇遵高速公路通车前,210国道仍是从贵州驾车入川渝的必经之路。这条路上的凉风垭路段海拔1450米、长约12公里,坡陡弯急路险。天晴时,大型车辆经过“七十二道拐”需要1个多小时,如果天气不好,更是险象环生。“以前走那里时,每遇到大雨,我是一边数着路边翻倒的车,一边战战兢兢地通过的。”杨义康记忆犹新地说。

不只是杨义康师傅,这样的惊险场面相信每一位长期驾车行驶于这条路的司机都曾经历过。青杠哨、七十二道拐也成了全国闻名的“魔鬼”路段。

而在司机眼中的“魔鬼路段”,在大河镇七二村村民的眼中却成了他们的“发财路”。七十二道拐路不仅十分难行,而且极易堵车,最长的时候堵过3天,据说当时方便面都卖到50元/碗。

“那时,‘公路飞虎队’、‘劫道班’、‘飞车大盗’等团伙在七二村比较出名。”七二村村民张绍武告诉记者,特别是七十二道拐路段,过往车辆驾驶员更是谈“路”色变。说到这段历史,村民张绍武至今仍叹息不已。他说,1993年,一辆从重庆过来的轿车在经过七二村时,泥巴路、坡度陡、路况差,不慎掉入沟里。“当时司机拿出1000元钱作为服务费,请我和几个朋友为他推车。”张绍武说,没想到司机给他们的是假币,后来他和朋友骑上摩托车紧追不舍,最终向司机索要了2000元“辛苦费”。

“因为这件事情,我被公安机关以敲诈罪拘留过3个多月。“张绍武称,由于没有念过书,对法律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这是违法行为。那时七二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许多人没受过教育,想发展找不着出路,想致富找不着门路,不平衡的扭曲心态迫使他们铤而走险,以靠“路”和靠“劫”来梦想发财。

凉风垭隧道成“时空隧道” 七十二道拐美丽蝶变

而崇遵高速路自从打通了凉风垭隧道后,只需10分钟汽车就过关了。老司机们幽默地说:现在驾车经过凉风垭隧道,感觉就像钻进了“时空隧道”。红军长征时所经历的四大险关——酒店垭、青杠哨、七十二道拐及娄山关,老路要走三四个小时,现在用不了一个小时。

同时,崇遵高速公路的建成不仅给长途司机带来了便捷,令七二村也活络了思路。高速路通车后,重庆到桐梓不到三小时,每到酷暑季节,重庆人开始进入桐梓境内休闲避暑。退耕还林后的七二村气候凉爽,空气清新,再加上七十二道弯的独特形态,让越来越多的重庆人来到这里休闲度假。这时,大河镇结合镇情,协调相关部门,出台政府贴息贷款、养殖技术培训等一系列惠民措施,指导村民开设乡村旅馆、农家乐以及白山羊养殖,以旅游产业带动村民致富。

村民赵福义也是在这样的带动下,从吃政府救济粮的“混混”变成了自食其力的烤烟农、杀猪匠。2013年,他得到政府30万元贴息贷款,又得到亲戚朋友帮衬,建了一栋2440平方米,四层高的乡村旅馆。

“46间房,1间房两张床,每张床每个月收入1700元钱,高峰期时还要加床,1间房1个月要收入5100元,去年新开张就收入了20多万元。”谈起收入,斗字不识的赵福义把账算得清清楚楚。

每年6-9月,许多重庆人就会来到这里避暑休闲,一住就是几个月。七二村的村民们充分享受到这种休闲旅游带来的经济收入。如今的七二村村民年人均收入6800元,全村55%以上村民家庭收入过5万元,22户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16户家庭年收入超过20万元,更有7户年收入超过了30万元。

2007年以来,七二村连续8年实现“零违法、零犯罪、零事故、零上访,无毒、无黄、无赌、无邪”,大乱贫困村变成了和谐富裕村。

崇遵高速 专家眼里的******难题

如今,在黔北大娄山脉的崇山峻岭中,一条穿山跨谷、宽敞平直、舒适壮观的高速公路,宛如一条“宽带”把贵州和重庆紧密地联系起来。遵义至重庆高速公路全程250公里,比210国道缩短了71公里,而高速公路行车时速比老路提高了3倍。过去遵义一天赶往重庆已疲惫不堪,如今去重庆办事当天还可往返。真可谓“穿山跨谷开新史,重庆遵义半日还”。

“这是一条******难度的公路。”担任崇遵高速公路外方监理的德籍专家安德鲁斯介绍道,崇遵高速公路的桥梁和隧道总长度占全线长度的38%,其中松坎到崇溪河段的桥隧比例竟占到了该段总长的83%。“这样巨大的工程量和密集的施工难度,在世界公路建设史上都非常罕见”。然而,就是这样一条******难度的高速公路,却未能阻挡贵州人通江达海的决心和气魄。

翻开崇遵公路相关工程资料:线路全长117.9公里,各类桥梁144座,隧道18座,桥隧合计约45.3公里,占线路全长的38.4%,远远高于省内和国内已建公路的桥隧比。为了满足高速公路的技术标准,真可谓逢山打洞,遇谷架桥。特别进入桐梓县境内至崇溪河的60多公里路程中,几乎是桥连隧、隧连桥,桥隧比近70%。

家住松坎的王大爷告诉记者,修建崇遵高速松坎段时,正值当地气温****时,平均每天高达40℃左右。“站在工地的钢筋堆旁,犹如靠近了一个巨大的火炉。”王大爷说,他记得有次和老伴上山打理蔬菜,路过韩家店I号特大桥施工现场,看见烈日下,有一个青年工人仅穿了一条短裤,黝黑的肌肤上布满了爆晒留下的水泡,脚上穿着一双底子早已磨穿的胶鞋,活脱脱一个非洲人。

“当那青年工人钻进钢筋网检查焊接、绑扎质量时,稍不小心身体与钢筋发生碰撞,痛得他眼泪直流。”王大爷说,老伴见此情景,连夜为该青年工人编了两双草鞋。“太苦了!他们为贵州人民修建这条路,受了不少罪。”王大爷回忆道。

然而,这不仅仅是一条连通遵义至重庆的路。崇遵公路的开通,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国家规划的西南出海通道(重庆——遵义——贵阳——都匀——南宁——广西北海)全程贯通。而西南出海通道作为全国“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为西南省区融入全国大市场,与国内各省(市、区)之间的改革与发展、经济与文化的促进交流提供了无限的生机。

“凉风垭”:贵州****隧

目前已经建成的崇遵高速公路凉风垭隧道全长4100多米,是贵州省目前最长的公路隧道。据了解,当年在施工中,所有不良地质在凉风垭隧道中几乎包罗齐全。承建方采用了各种先进的隧道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整合各种资源,终于比原定工期提前一年建成了这座“贵州****隧”。

“凉风垭隧道通了,崇遵高速就通了。它就是这条路的心脏!”当年崇遵高速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回忆道,上世纪50年代末,苏联专家援助我国修建川黔铁路,穿越大凉风垭的铁路隧道也布局于此。遗憾的是,隧道掘进约300米,因无法攻克施工中遇到的地质灾害,工程留下苏联专家“喀斯特地质不宜修隧道”的结论,川黔铁路只好改线。40多年之后,崇遵公路隧道又不期而遇,恰好布置于此。隧道完全从喀斯特地区形成的岩溶、冒顶、暗河、断层挤压、涌水以及溶洞群瓦斯突出地带通过。

“用我们总监的话说,当年打通凉风垭隧道,可谓喀斯特地区所有的地质灾害都遇上了。隧道掘进约800米处,遇一长约200米的溶洞群,洞中形成多层空腔。一层空腔面积约4000平方米,二层空腔面积约6000平方米,腔内有7000立方米的积水坑,坑内还有纯白色的盲鱼盲虾(因有空气无阳光)。”该相关负责人说,他曾多次深入施工现场,洞中施工产生的粉尘和恶劣的空气几乎令人窒息。一次恰好遇上洞中积水坑涌水,情况十分危急,为了调整好施工方案,该隧道当时的项目经理亲自带领队伍,整整守候在那里十二个昼夜。

为了攻克地质灾害设置的道道难题,承担大凉风垭隧道施工任务的铁十二局与西南交大等院校、科研单位携手,成功总结出了“强支护、弱爆破、短进尺、分台阶开挖”等技术措施,昼夜不停地向既定目标冲剌。功夫不负有心人,凉风垭隧道终于修通了。2005年12月25日,崇遵公路桐梓至遵义段60公里整整提前一年通车运行。(段雪 蒋隆荣)

[←]“新闻+创意”:构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新常态”(三) [→]武汉“解封”:打开城门不等于打开家门

版      权:  20102035  科学健康网版权所有             版权说明     免责声明   

地       址: 贵州省贵阳国家高新区德福中心A5栋19楼

电       话: 0851-8485223217784190245

    E-mail:  cn8228@163.com

     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2633号     黔ICP备2022007373号